從科技到新方法論正在重塑支付產業
根據 BCG 調查,截至 2027 年與交易相關的收入(transaction-related revenue)可能會成長 7.1%,與 2017 年至 2022 年的五年相比下降 1.9 個百分比。下降的原因之一是支付組合的變化,美元價值為零售帳戶到帳戶 (A2A) 支付交易的收益率較低,預計到2027 年將超過銀行卡交易(CAGR預期為11.7% 對6.8%)。
第二個原因是激烈的競爭和更嚴格的監管正在壓縮一些市場的信用卡利潤;另一個原因是隨著一些已開發市場現金轉換為非現金的成熟,無現金支付的穩定的成長可能會逐漸減弱,而信用卡貸款量可能會受到利率上升的影響,未來五年與貸款相關的收入預計將下降至 3.4%;即使存款餘額從 2017 年到 2022 年成長 10.9%,但從 2022 年到 2027 年可能僅增長 3.5% 左右。
而導致這種放緩的原因可能是餘額從活期存款帳戶轉向定期存款等更高收益的替代方案。未來五年存款相關活動的總收入平均成長率僅為 7.1% 左右,遠低於前五年 10.2% 的平均值,利率預計將在 2023 年達到高峰,利潤率成長將受限。因此,支付業者面臨一系列的衝擊,衝擊來源包括即時支付 (RTP) 和增值服務 (VAS) 的快速成長以及純支付處理的商品化。
同時,新進者在支付領域的擴張是另一個顛覆原因。過去幾十年間金融科技公司迅速進入支付領域,當前約超過 5,000 家目前在全球支付領域開展業務,佔業界總營收約 1,000 億美元,這些新創業者將持續從整個支付產業的現有企業手中奪取市佔,為傳統支付產業持續造成影響。另外,不同支付領域之間的界線持續模糊,支付即服務等新的商業模式正在出現,非銀行參與者開始提供嵌入式金融(將金融服務整合到客戶旅程和工作流程中的解決方案),蠶食傳統金融機構曾經佔據主導地位的業務。
最後,數位基礎建設也相當關鍵,全球支付基礎設施的轉型正在普及,即時支付系統、新的數據標準、央行數位貨幣以及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等新技術將帶來巨大的機會,但它們也會造成劇變。
為保持競爭力,銀行和其他傳統支付參與者必須加快資料朝向雲端基礎設施遷移,並採用可整合到第三方軟體和系統的模組化、可擴展的支付平台等吸引科技人才,例如:軟體開發人員、UI/UX 設計師和資料科學家。業者同時也須考慮採用 DevOps 等現代工程技術和敏捷工作方式的能力也至關重要,一場從技術、人才、方法論的革命正在支付產業蔓延。
全球支付業者需要留意的四大議題
一、經濟下行時更須確保股東價值
調查指出,支付業者在過去兩年達到穩健的營運績效,從 2021 年到 2023 年,全球 20 家頂級公開上市大型發行機構、收單機構、支付處理機構和卡片計畫的平均淨收入成長約 7.5%。然而分析顯示,在景氣不佳狀況下投資者變得更加謹慎。經過連續十年的估值上升後,股東總回報率(Total Shareholder Return, TSR)持續呈下降趨勢,從 2021 年到 2023 年下降了 20%,收單和支付處理等子業務跌幅最大,在此期間平均 TSR 下降了大約 40%。
為提高股東回報,業者需要詳細了解推動價值創造的因素,然後制定全面的業務、財務和投資者策略。持續創造營收仍將是投資者最關心的事,有鑑於此,支付公司需要製定更明智的策略,以確保他們能夠在自己所在的細分市場中獲得競爭優勢,並更快地抓住這些機會。另外,業者也必須重新設計客戶旅程以消除痛點,並且必須盡可能達到自動化/投入底層技術,策略的制定與調整是2023~2024 的首要任務。
二、挖掘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潛力
目前,生成式人工智慧躍居幾乎所有主要商業應用最前端,OpenAI 在短短兩個月內就獲得了 1 億用戶。儘管該技術仍處於萌芽階段,但生成式人工智慧對特定支付業務的影響可能是深遠的,根據估計,僅在產品開發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就可能將多個階段的生產力提高 20% 以上。
一些業者已經展開相關專案:美國運通正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來加快產品開發速度;Visa 和MasterCard 正在使用它來強化該公司的詐欺偵測能力;Klarna 正在與 OpenAI 合作推出一款新的個人購物助理,而 Stripe 正在使用它在其開發者入口網站上建立支援文件。因此生成式人工智慧可能成為未來幾年競爭差異化的主要來源,但強有力的技術治理相當重要:業者必須建立有效的協作模型來監督整個公司的計劃、驗證用例並管理試點。
同時,由於對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能的需求可能會非常高,因此公司也必須盡可能地獲取關鍵人才。業者也不應忽視傳統的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應用,即便許多公司已經開始使用機器學習來增強交易監控和詐欺管理,但大多數公司仍處於計數採用的起始階段,在整個支付產業中,領導者應多運用人工智慧與即時數據管理來導入數據驅動導向的增值服務。
三、制定更完整的風險管理與合規策略
在一些支付機構過去存在不當行為和違規行為之後,監管機構正在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尤其是在歐洲與中國。該地區的監管機構正在關注更廣泛的風險類型,包括金融犯罪、資訊安全、詐欺、流動性和信用風險,且正在與業者、諮詢公司協調來強化監管。同時,相關機關執法力道也在提升,監管機構正在進行更多審核,例如:現場查核來評估企業是否充分執行監管要求。
監管機構間的跨國合作也在不斷增加,例如:歐洲的監管機構正在與該地區的其他監管機構交換資訊,使國家當局更容易發現缺陷或違規情況。而對於不當行為和違規行為,監管機構正在實施更嚴厲的處罰,這些措施都會給支付業者帶來重大的財務衝擊,而業者可以採取以下四大措施來因應:
將風險管理為最高管理階層的議程
推動公司業務自我檢核
提前思考監管機構可能做法
優化風險管理和合規營運模式
四、推動整合與併購
支付併購市場和支付金融科技融資都面臨壓力。除 Stripe 近期的交易外,截至 2023 年第一季度,支付金融科技領域的股權融資已降至 15 億美元,2023 年第二季降至 14 億美元,顯著低於 2023 年每季 50 億至 80 億美元的水準。不過,即使大多數私募股權投資者都在觀望估值是否已經觸底,但策略投資者仍然活躍,那些持續尋找的人會發現不乏有前途的投資機會。
在各個垂直產業中,潛在的成長動力依舊存在。儘管併購仍然是價值創造的重要驅動力,但活動正在從大型交易轉向以能力為主導的作法,爭奪理想併購目標的競爭將會非常激烈,企業和機構投資者需要加強其交易採購和盡職調查實踐,以應對這些風險。整合速度與時間點的掌握也相當關鍵,併購方必須從一開始就設計合併後實體的目標營運模式,並且制定聯合業務計劃以達到收入提升與成本降低的綜效。
大型銀行必須更積極投入轉型
交易銀行業務是一個策略性灘頭堡,因為它在與企業客戶和金融機構發展長期客戶關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許多銀行業者在這項業務上的投資依舊不足,業者目前正在面臨五大挑戰。
一、企業採用因素正在改變
由於當前企業的財務長重視業者可靠性、透明度和便利性,而競爭對手可能會以類似的價格提供相似的產品,使業務將流向能夠更快地響應客戶請求、更好地提供即時支付透明度和對帳、以及更有效地進行支付調查和異常處理的支付業者。數位服務提供則是另一件要做的事情,財務長和財務主管加快了自身職能數位化的步伐,他們當然也會希望銀行合作夥伴也能跟上,業者的技術投資應該能夠與企業系統的服務整合、跨多個銀行關係的帳戶聚合以及可靠和安全的交易執行。
二、非銀行機構正在搶奪市占
根據調查指出,日益多元化和強大的競爭對手正在挑戰現有銀行,以爭奪 5,500 億美元交易銀行市場的大餅,特別是在中型企業客戶領域,這些競爭對手包括金融科技公司、財務管理解決方案、採購平台和企業資源規劃軟體業者,有些將付款與應付帳款和應收帳款流程整合,其他則允許財務長和公司財務主管管理商品、外匯和利率風險。還有一些幫助優化流動性並提供現代營運資金解決方案。這些業者數量眾多,集中起來將對銀行帶來不小衝擊。
三、產品成長來自新環境變動
隨著支付處理變得越來越商品化,銀行必須創造新的成長途徑,一個有成長潛力的領域是為中小企業提供請求付款 (Request to Pay, RtP) 解決方案,該類解決方案將即時支付與電子發票交換相結合,達到訂單到現金支付流程的數位化,RtP 也可以為商家在銷售點提供非卡片支付替代方案。另外,全球貿易市場條件的變化正提升對供應鏈金融和營運資金解決方案的需求,儘管傳統的跟單貿易融資正在衰落,但在數位採購平台和生態系統採用的推動下,賒帳工具變得越來越受歡迎。
四、監管要求不斷增加
業者的法務部門必須監測主管機關的要求,舉例而言:防範網路攻擊和資料安全是關鍵優先事項,這些規則適用於 G20 國家的銀行。在歐洲,待決定或最近頒布的法規包括 PSD3 支付服務、歐盟委員會關於即時支付的提案以及歐盟的數位營運彈性法案。另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監管機關的腳步,特別是要求銀行遵守打擊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的措施,儘管銀行承擔更重的監管負擔,但非銀行機構也不能倖免,所有批發交易銀行參與者都必須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五、對核心技術的期望越來越高
大型交易銀行經常處理跨多個司法管轄區的數十個支付應用程式。其中許多應用程式的生命週期已接近尾聲,而接受過使用這些系統和程式語言培訓的 IT 員工也正在逐漸退出勞動力市場,在現有企業最無力負擔的時候,此類技術負債問題正在提升營運中後台的複雜性。
由於網路攻擊正在增加,即時支付、新的資料格式、數位帳本技術以及央行數位貨幣的推出正在加速發展,在日益由科技驅動的交易銀行業務中,從客戶、競爭對手和財務的角度來看,技術負債怎麼看都是一種問題,銀行若不趕快清理,很容易迷失在這一波數位轉型浪潮中。
2024 年策略重點:提升數位營運韌性
全球支付生態系統的幾乎每個要素都在受到衝擊,這段時期為基礎設施參與者和其他各種支付市場利益相關者提供獨特的機會來定義支付的未來及其角色定位。而在這波浪潮中,無論是現有業者或是新創,都必須面對提升自身數位韌性的事實。
首先,支付產業面臨更大的創新壓力,而這種壓力正在推動對支付基礎設施的更大投資,例如:銀行正在更新其核心基礎設施並加速向雲端遷移,以提高營運效率並與數位挑戰者競爭。同時,支付方案正在引入更豐富的資料格式,以增強互通性、資料探勘,與更豐富的匯款資訊;最後,多個國家已經鼓勵採用即時支付。2010 年之前只有少數國家擁有即時支付(Real-Time Payments, RTP) 基礎設施,如今已有 81 個國家擁有該系統,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成長。
其次,替代支付方式(Alternative Payment Methods, APM)正在搶佔銀行卡的業務,BCG 預測,從 2022 年到 2027 年,APM 的成長速度將是個人對商家支付速度的兩倍,而隨著對 APM 興趣的增長,基礎設施提供者正在將用例擴展到消費者交易之外,例如:自 2021 年以來,巴西 PIX 鐵路上的個人對商家和個人對政府的交易佔總支付組合的市佔率從約 25% 提升至約 40%,全球許多商家現在將 APM 的可用性視為選擇付款提供者時的重要選擇標準。除個人對商家的支付之外,APM 也擴展到跨境支付,其中包括:即時跨境支付 (IXB) 試點、Nexus 和亞洲支付網路 (APN)。
開放銀行也逐漸成為金融系統中數位韌性的一部分,在金融科技進入門檻較低的地方,開放銀行的採用效果更好,例如:透過支持性監管框架、先進支付基礎設施的存在或不存在以及普遍有吸引力的市場條件。
美國:ACH 處理過去需要數天時間,使得帳戶和餘額驗證成為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開放銀行業簡化了這些步驟,幫助金融科技公司以更無縫的方式加入並驗證客戶。
歐洲:開放式銀行業務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效,PSD3 承諾擴大開放式銀行業務所包含的資料範圍,並達到更大的標準化和可用性,消除多年來阻礙採用步伐的障礙。
擴大資料存取範圍和提高標準化程度將使基礎設施提供者能夠提供豐富的用例,包含:即時客戶獲取和入職決策以及數位身分驗證。這些變更還可以使更新的支付形式能夠運用在即時支付上,例如:定期支付和推送支付。銀行也有興趣參與開放銀行業務,以確保它們履行監管職責並抵禦競爭,數位基礎設施提供者可以為銀行提供解決方案,使監管要求的合規性更容易審查。最後,開放銀行本身並不是一個產品類別,各種市場解決方案的可行性將取決於開放銀行系統參與者如何利用數位基礎設施來拓展其業務。
馬克碎念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金融科技如何重塑支付產業。隨著新技術的出現,以及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進入市場,傳統的支付業者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和監管壓力。支付方式的變化、即時支付和增值服務的快速發展,以及生成式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應用,都在重新塑造支付環境。
在這種變革中,支付業者必須積極適應新的環境,不僅需要更新技術基礎設施,還需要吸引和培養相關的技術人才。此外,風險管理和合規策略也變得至關重要,因為監管機構越來越關注支付業者的運營行為。最重要的是,支付業者需要保持敏捷,不斷創新,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並確保能夠提供更豐富的支付解決方案。
隨著支付產業的快速變革,支付業者應該特別關注開放銀行的趨勢。開放銀行為銀行和金融機構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透過更開放的數位基礎設施,擴展其業務並提供更多的價值給客戶。然而,這也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包括競爭對手的增加和監管要求的增加。
要成功應對這些挑戰,支付業者需要積極參與開放銀行業務,確保其技術基礎設施能夠支持這種模型的運作。
同時,他們還需要關注數據安全和監管合規性,以確保客戶數據的安全性和合法性。最重要的是,支付業者應該看到開放銀行作為一個機會,可以擴展其業務並提供更多創新的支付解決方案,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這需要不僅是技術上的轉變,還需要在組織文化和戰略層面的變革,來確保支付業者能夠在未來的支付環境中保持競爭力。
首圖來源:https://www.technice.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5/187566038_fb-link_normal_non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