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曾經被這些問題困擾:申辦各類金融服務時,每次都要填寫一堆身分驗證;為了辦理一項業務,必須來回跑銀行或在電話上聽著單曲循環的客服等候音樂🎶;手機上充斥各銀行的網銀或APP並且銀行的帳密多到老是記錯🤯。現在,金管會宣布開放銀行第三階段正式開放申請,也許未來你就不再為這些問題所苦。
開放銀行是什麼? 三個階段分別是什麼?
開放銀行 (Open Banking) 主要是銀行透過與第三方服務業者 (Third-party Service Providers;TSP)合作,結合開放應用程式介面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的方式共享金融數據。這樣的合作模式可以讓TSP業者在銀行平台上直接提供服務,也鼓勵業者透過銀行端開放的客戶數據,開發出更多元化的服務,並創造出更多的金融創新及應用,提升客戶體驗與便利性,進而提升金融業的整體競爭力。
這樣顛覆傳統的金融模式,尤其又牽涉到法規及個人隱私權、資安問題等的改變,台灣選擇採用不修法、不強制的模式透過穩定、逐步邁進的方式開放,主要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產品資料查詢」:開放公開資訊查詢,像是房貸利率、定存利率、貨幣匯率、信用卡商品等,讓民眾透過TSP業者提供的API,連接到各銀行商品資訊,讓民眾可以直接透過 App 比較各銀行的房貸利率等。
第二階段「客戶資料查詢」:開放消費者資訊查詢,經過客戶同意之下,由TSP業者提供帳戶整合服務,包含銀行帳戶、信用卡、消費者個人資料,像是消費者可以將 A 銀行填寫過的個人金融資料,直接拿去申請 B 銀行的帳戶,不必重複填寫資料。
第三階段「交易面資訊」:開放交易資訊查詢,經過客戶同意之下,由TSP業者做好帳戶整合後,可進一步透過 App 連結帳戶扣款,直接做消費支付,也可調整帳戶間的資金,包括貸款清償、扣帳授權等。
**補充:關於開放銀行,馬克之前也寫過一篇很詳細的文章介紹開放銀行與它的幕後推手—TSP業者,歡迎一併參考!
第三階段開放申請可能造成的好處
對消費者而言
消費者通常擁有多間銀行的帳戶,而單一銀行有時無法即時滿足客戶所有的金融需求。例如,不同銀行的貸款服務申請流程可能各不相同,且多個銀行資金分散可能造成管理上的不便。隨著開放銀行第三階段的實施,在客戶同意的情況下,第三方業者的App 可以整合不同銀行帳戶的資金和服務流程。這使得消費者在任何生活場景中,都能更加便捷和高效地使用金融服務。
對銀行而言
台灣各家銀行的服務差異性小,時常以削價競爭的方式促銷產品服務。第三階段開放後銀行交易資訊,並串接Fintech公司多樣化的創新技術,銀行能開發新客戶,也能從既有客戶使用新服務的行為,作為改善和創新的基礎來提升客戶黏著度,並使其金融服務延伸至過去無法觸及的範圍。
對第三方服務業者而言
金融業法規謹慎保守,金融服務的創新提案需要監管機關的把關,長期以來抑制金融服務的創新,第三階段開放後可以降低金融壟斷,增加金融大數據產生的附加價值,建立更有利於新創Fintech 公司發展的環境。
簡單來說,開放銀行不但有助於讓消費者獲得更多元的金融服務,也使銀行透過與第三方業者共享金融數據下,加速實踐銀行數位金融轉型創新,形成互利共榮的金融生態圈。
第三階段開放的功能
針對第三階段「交易面資訊」共享,金管會宣布核備銀行公會自律規範及財金公司相關技術資安標準,開放存款、信用卡、貸款、支付、手機門號轉帳等5大業務。
存款
銀行與第三方服務業者(TSP)合作,提供定存轉期、解約、活存轉定存等業務。
民眾可透過第三方APP申請活存轉定存。
貸款
支持申請有擔保及無擔保貸款並查詢申請結果。
通過單一平台接口,同時申請不同種類的貸款,包括車貸、房貸和小額信用貸款。
信用卡
允許對信用卡額度進行調整、分期付款選項查詢及其利率,並處理信用卡分期付款的申請與取消。
提供一站式申請各家銀行信用卡,方便用戶在電商平台購物後申請帳單分期或取消分期服務。
支付
提供跨銀行轉帳的請求與查詢交易功能。
透過第三方APP實現複數銀行帳戶的同時轉帳,但各銀行的轉帳限額,基本上不會大於現行銀行的約轉與非約轉限額。
手機門號轉帳
支援門號綁定的註冊、更新與取消,同時查詢門號綁定資訊等。
提供通過手機門號進行資金轉帳的請求與查詢,以及接收門號異動通知。
允許查詢參與手機門號轉帳服務的單位清單。
第三階段規範要求,消費者進入第三方APP 要符合銀行APP 等級的身份驗證,且消費者每一次查詢、交易,TSP 業者都要以推播、Email、簡訊等通知,銀行在審核交易資料時,也要定期通知消費者交易情況。
邁入第三階段的開放銀行恐等無人
遠傳電信宣布將在2024年4月19日起終止和所有金融機構的開放銀行第二階段服務,第二階段的TSP 業者僅剩集保結算所,開放銀行政策接下來能否走得下去,引發業界擔憂及質疑。
遠傳電信的退出
遠傳表示,經綜合評估內外環境,遠傳friDay 理財+將退出開放銀行,退出原因首先是因遠傳成立一家新公司做TSP 的成本高,再加上民眾使用遠傳App 綁定銀行帳戶查詢餘額的需求不多也沒有在其中找到賺錢模式,自然退出。開放銀行第一階段,共6家TSP業者參與,包括:遠傳電信、睿元國際、百商數位科技、金尉公司、國泰人壽、群益金鼎證券。開放第二階段後,剩2家TSP業者參與,分別為:遠傳電信、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遠傳電信退出後,目前只剩下集保公司。
政府推出開放銀行立意良善,想將金融機構主導權還給消費者,但對銀行來說,找不到一個雙方可以互利模式,目前異業合作頂多做相互引流客戶,第二階段的消費者資訊查詢都不賺錢,還要走到第三階段交易面,對雙方來說都很沉重;對TSP 業者來說,使用者不多的情況下,除了資安高成本,拿了從銀行端「開放」出來的客戶資料後,變現也是一大難題,迄今業者普遍興趣缺缺,包括集保公司先前受邀,但評估後認為難度高,未有太多參與意願。
英國的開放銀行 - 強制開放政策
英國是全球第一個推行開放銀行的國家,在2014年的一項調查中發現,英國前四大銀行就包辦八成的經常帳戶,轉換銀行戶口的比率只有3%,表示即使銀行不優化服務,仍能留住大部分的客戶,長遠來看會使金融業的創新停滯不前。因此在2016年,英國競爭及市場管理局(CMA)決定採取強制的開放銀行政策,要求英國前9大銀行,建立與採用統一的開放銀行API 共同標準,並強制銀行將顧客資料透過這套開放API,提供給授權的第三方業者使用。
運作模式異同
強制 vs 自願:相較於台灣採不修法、不強制的模式推動開放金融,英國強制性的規定銀行採用統一的技術標準,因為英國前九大銀行就佔了市場超過80%的比例,先從大型銀行進行技術制度的統一,其他銀行也會同步跟進。
TSP vs TPP:不同於台灣只界定出TSP一種角色,英國則是以第三方合作夥伴TPP(Third-Party Provider)來統稱代表消費者處理帳戶資料或支付指令的第三方業者,進一步細分為可讀取帳戶資料的AISP 和可讀可寫帳戶資料的PISP,金融行為監理總署會(FCA)會根據金融服務提供者所需讀取的銀行資料敏感性,採取不同的認證過程。
使用狀況
截至2023年7月,英國開放銀行共有 151 個正式上市的TPP 業者,活躍支付用戶數量增至420萬,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是單筆國內支付(single domestic payments),用戶能夠方便地為各種儲蓄和投資產品提供資金。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交易的前三大用途按交易量排序:
帳戶儲值:用戶接受為他們的電子貨幣交易帳戶或活期帳戶以及儲蓄和投資產品儲值的選擇。這證明開放銀行為管理個人財務帶來的便利和效率。
信用卡帳單支付:開放銀行簡化了信用卡帳單的結算流程,為使用者提供了一種無縫的方式來支付信用卡餘額並簡化他們的財務管理。
電子商務:開放銀行對網上購物的影響是顯著的,尤其是在電子商務中,供應商受益於交易費用的成本節約。這種支付方式可以讓供應商在發佈貨物之前確認收到資金,從而增強財務安全性並可能改變供應商的策略。
數據顯示,英國單筆國內支付現已累計達到1.632億。隨著開放銀行支付創下歷史新高,超過九分之一的英國人現在使用開放銀行服務 。
總結來看,台灣開放銀行的推動有三大挑戰:首先,開放銀行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包括技術、人力和財務成本;其次,開放銀行涉及到大量的個人資料,需要具備高規格的資安需求和完整的保護措施;最後,開放銀行的商業模式不夠明確,仍需要進一步探索。
首圖來源 : https://decentro.tech/blog/open-b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