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聽過可可債(CoCo Bond)嗎?跟可可加工出口有關嗎?可可債的全名是應急可轉債(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是歐債危機後才出現的債。最近會興起討論的契機是三月時發生了債券蒸發事件,恰巧這些債券就是我們的主角─可可債。
事情發生在瑞銀集團同意收購瑞信後,使得約160瑞郎(173億美元)的瑞信債券價值歸零「變成壁紙」,也是最大一次的債券減記事件。就讓馬克帶大家一起認識可可債,跟這次事件的前因後果吧!
可可債是什麼?
可可債的全名是應急可轉債債券(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s,簡稱CoCo Bonds、CoCos),是在歐債危機後才出現的債。 作為銀行債務中的最低級別債券,是高風險債券,在良好環境下,能產生高收益,若銀行狀況不佳,這類債券就會率先受到衝擊。
可可債的特別之處是他結合了債務(debt)和權益(Equity),在特定條件下可轉換成股票或減記以吸收損失。可可債通常是銀行為了籌集資金而發行,使債券變成股票或減記的觸發事件也跟發行銀行的財務狀況息息相關,若銀行資本(如capital ratio)低於一定水平或虧損超過設定金額時,可可債就會轉換成股權,變成銀行股票、不需要再還本金。極端情況下,發行人甚至可以不要求換股,轉而將債券報廢(被減記,將債務做為不良債務核銷,就跟三月發生的瑞信AT1蒸發事件一樣),以協助發債人渡過難關,也因此稱作應急可轉債債券。
可可債設立目的
既然可可債風險這麼高,為什麼銀行還需要它的存在呢?
(一)出現在歐債危機之後
歐債危機是2009 年後,歐洲許多國家出現債務危機,主要涉及歐元區的家包含希臘、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愛爾蘭等國家。起因跟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有關,歐洲許多銀行受到衝擊難以償還債務,但政府為了振興經濟又放寬財務政策,使財政赤字跟國債規模迅速增加。在銀行資本充足率失衡下,歐盟監管機構為了穩固銀行資本充足率,並希望之後若有類似危機銀行可以更好承受損失,因此推出可可債。
(二)可轉換特性增加銀行資本緩衝區
可可債在一定條件下會自動轉換為普通股,代表銀行資本不足時,債券持有人可能會放棄債權,從債主變成股東,進而增加銀行資本金額。這種轉換可以在不稀釋現有股東的股權的情況下完成,因為可可債轉換為股票的過程並不會增加現有的股票數量。轉換後的股票將增加發行銀行的股本,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當內部透過可轉換債券自行吸收財務損失時,也能減少銀行資本、債務比例失衡或需要跟政府求助的風險。
(三)轉換前是風險可控的債務工具
可可債本身是債務工具,若銀行資本穩定債券沒有轉換成股權,債券持有人仍可以按照約定利率收到利息。一方面為銀行籌集資金有一定的可持續性,同時又不會對股東有太多影響,保護現有股東的權益,減少銀行對政府支持的依賴程度,因此受到銀行和投資者的關注。
對投資人而言很直觀的會購買可可債的目的是看中他的高收益,對發行方而言,最大的原因是可可債的可轉換特性,增加銀行的資本緩衝區。
可可債延伸討論
(一)可可債?CoCo Bond?AT1?怎麼這麼多稱號?
可可債通常也叫做「AT1(Additional Tier 1)」,額外一級資本,用來補充銀行本身的一級資本。根據全球銀行監管機構制定的巴賽爾協議,銀行資本被分為三個層級:核心一級資本CET1、附加一級資本AT1、附加二級資本AT2。AT1 的特性就是混和資本,可以在銀行遇到困境時自動被轉換成普通股或被取消,增加銀行資本緩衝能力。
(二)普通債券、可轉債債券、應急可轉債債券
普通債券(Bonds)給定固定利率跟到期日,發行目的為籌集資金。購買債券的人成了債權人,可以獲得固定利息收益跟最終到期日的本金回報,也可在到期日前出售給其他投資人。債券價格易受市場利率影響,利率上升價格下降。
可轉債債券(Convertible Bonds)為具有債券和股票特性的混和型證券,持有人可以選擇在特定時間內將債券轉換為發行商的普通股票。好處是若公司股票價格上漲,可轉換成普通股獲利;若股票價格下跌,可繼續持有債券,避免股票投資風險。進可攻退可守,被認為是相對低風險和高回報的投資工具。
應急可轉債債券(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s)和可轉債債券都是混和型證券,最大差異在於觸發轉換的條件。可轉債債券的觸發條件通常是股票價格,由持有人決定是否轉換。但應急可轉債債券的轉換條件是由發行人主動發起,觸發條件通常是在公司發生財務危機時轉換。因此應急可轉債債券是一種風險轉移工具,在發行商發生財務風險時與以救助跟緩衝。
瑞信AT1債蒸發事件
(一)事件背景
今年三月中,瑞信出現財務問題,後由瑞士央行出面,希望瑞銀集團(UBS, 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收購瑞信。但在併購條款中提到一項要求:要求瑞信將所發行的AT1 債券全數報銷,將使購買這些AT1 債券持有人血本無歸。許多亞洲高淨值投資者、包括瑞信客戶、美國和中東的機構等都是這些債券持有人。
瑞信2022年6月發行16.5億美元的AT1債券,年息9.75% 達過去十年利率最高的永續債,高回報加上由許多有名的金融機構發行,推銷時常把AT1當作固定收益證券推銷,吸引許多富人投資。
此次減記事件是AT1市場規模最大的一次,損失高達170億美元,遠高於2017年西班牙銀行Banco Popular SA債券的13.5億歐元減記。違反市場常理的協調結果也讓AT1市場瀰漫不確定的疑慮,使AT1的平均價格掉到只剩面值的82%,是歷來最大的折價。
(二)爭議所在
這次事件最引起爭議的為債權人的權益,一般公司清盤變賣資產時,會先把錢回給債權人,再來才是股東。回顧這次收購事件,雖然可可債的權益可能排在其他債權人之後,但也應該要比股東前面。股東雖然也損失慘重,但股票不會變成廢紙,再加上被瑞銀收購,穩定後價格可能會慢慢回升。但債券被註銷即是歸零,債券持有人的損失反而比股東更大,違反市場一般認知。
(三)訴訟後續
發生減記至今,有三分之一的投資人正在尋求訴訟管道,瑞士的一家律師事務所Pallas Partners 表示瑞士國際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 (FINMA) 無權下令減記,不該以決議程序讓瑞銀接管瑞信,損害AT1 債券持有人的利益。擷取新聞內容,其客戶包括持有13.5億美元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的90家機構投資者和資產管理公司,以及持有約3億美元的700家零售和家族理財室客戶。美國律師事務所Quinn Emmanuel 四月已向瑞士法院提出索賠,該律師事務所代表400多家持有價值約45億美元AT1的機構投資者。
(資料來源:17億美元債權遭全額減記,數百名瑞信AT1債權人控告FINMA)
補充閱讀
瑞信無預警倒下,173億美元債券變廢紙要大家扛!金管會才放行的可可債,為何會變重災區? - 今周刊
(封面圖片來源:https://vocus.cc/article/6416cc7bfd89780001dafac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