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張信用卡都有其主打的優惠或回饋活動,為了不同的回饋,常常得辦新卡,累積下來皮包多的不是錢,而是滿滿的卡片,像馬克本人就有二十多張信用卡,每次要刷卡結帳時,看到一堆卡都覺得很麻煩,也很難快速知道哪張卡最優惠?
信用卡市場
據統計,全球信用卡市場預計將從 2021 年的 990.8 億美元增長到 2022 年的 1019.8 億美元,年增長率為 2.9%。預計到 2026 年,該市場將以 1.1% 的年增長率增長到 1066.7 億美元。在信用卡市場急劇擴張的環境下,一人持有數張信用卡成為了新常態,因此如何管理信用卡成為大家須面對的一大難題。
服務介紹
英國金融新創公司Curve,由以色列企業家Shachar Bialick在2015年成立,當時獲得幾名知名金融新創圈企業家包括TransferWise聯合創辦人200萬美元的投資。
推出一個最多可以綁100張卡,且不限發卡地或卡片種類的支付服務,除了手機刷卡外也會給你一張實體卡片,開啟APP就可以切換信用卡,消費前3秒就能完成切換卡片。
Curve 像是一個電子錢包,透過 APP(或它提供的實體卡)連結你所有的信用卡、簽帳卡、會員卡等,讓你出門時不再需要帶這麼多張卡,也可更清楚地記錄個人的消費支出。
服務範圍
不過Curve 僅限英國居民及歐洲經濟區(EEA)的居民申請,台灣並不在其服務範圍。如果你曾在英國辦過這張卡,回到台灣後仍可使用,不過是以英鎊計價,會再加上國際手續費,但若海外消費回饋高於手續費就可補回中間差價了。
Curve的厲害之處
最多可綁定100張卡片,不限發卡地或者卡片種類
0%國外交易手續費(只限綁歐洲所發行的卡)
綁定原有信用卡照常拿回饋
刷錯卡可於消費兩週內刷退後換卡刷
APP功能,消費即時通知、自動記帳程式、防盜APP鎖卡
支援平台多,例如 Apple Pay、Samsung Pay Card
異業結合
從Curve 能如此快速發展的情勢來看,可以發現異業合作對於支付產業的重要性。透過異業合作降低獲客成本、增加應用場景與黏著度,更重要的是Cross-selling的商機。Curve 與這麼多實體零售店與線上娛樂平台合作,除了延伸自己觸角外,其實也是讓這些原本或許不會有交集的客群開始有了接觸的機會。
以台灣市場來說,悠遊付與iRent、Wemo 合作可更聚焦通勤族的需求;銀行與線上購物平台、電信平台、百貨合作,按照邏輯網購族與百貨消費族應是兩個交集小的客群,但藉由發卡端作為平台,三方資源交換,是不是就有可能讓原本的網購愛好者更願意踏出門到百貨公司購物呢?
近期趨勢
Curve 近期也搭上先買後付(BNPL)的趨勢,推出新產品Curve Flex,不過與其他BNPL 服務不同,Curve Flex 不限於特定卡片、店家、帳戶或產品,可以讓你將過去一年透過Curve 購買的消費轉換成分期貸款。
Curve 透過與實體零售店、線上娛樂平台異業合作,增加應用場景與黏著度,擴大其服務客群範圍,如同多數Fintech 公司,希望透過開放銀行的政策,獲得更多銀行數據,將消費者所有的金融服務整合在一個平台,打造更全面的金融生態圈。
馬克碎念
台灣漸漸有Fintech 公司透過整合服務的方式讓用戶可以在一個地方就有多且廣的選擇或服務,譬如說麻布記帳提供往來金融帳務數據整合。藉由打造這樣的平台後續讓民眾鏈結更多生活場景,提供更多樣的服務,創造出更高的價值。
但金融服務整合的議題上有太多要處理的問題,雖然金管會也力推Open banking 等等政策,不過金融業者還是會考量自己的商業利益、資安風險與相關責任分屬的問題,所以馬克認為在短期幾年內不太容易看到相關的應用在台灣發展。